严谨规范求先进 深专细研谱新篇 --专访省地质科研所副所长单广杰

2020-12-24  来自: 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浏览次数:3416

记者:单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本次的特约采访。11月省局办公室发布了《对局属单位暗访检查作风纪律情况的通报》其中表扬了省地质科研所在召开会议、职工就餐等工作中防控措施比较有力。而您正是这两部分工作的主管领导,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在办公安排、后勤管理上都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单广杰:对于疫情防控上来说,我所确实做了很多工作,算不上比其他单位的成绩更突出,但是每一步我们都做得很实,是真真正正把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前面。在全局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及时间就组建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由苏艳民所长担任总指挥,其余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所属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密切协作,同派出所、社区、物业多方联动、协同战役的疫情防控体系,形成了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在疫情防控高危期,我们建立了疫情防控微信群,及时传达防控相关信息,普及防疫相关知识,报送人员实时信息。严格执行返岗人员佩戴防护用品的相关规定,要求上班和值班人员全部步行或乘坐私家车,对不符合要求的安全人员更换为所内有私家车或离单位近的、有责任心的中层干部,有效的保证了全所内部安全,确保队伍“零感染”。在后勤保障方面,由所后勤保障中心牵头,为长期驻守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设置取暖场所,送去了军大衣、棉帽、棉鞋、水果、食物等,构建了抗疫“温情港”。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开始复工复产,我们在办公楼门卫处设置检查登记岗,进入办公楼首先要经过酒精消毒、测量体温、扫描健康码和填写出入登记表,为职工安全设置了防护网。其次,我们在防疫物资还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想方设法为每一名返岗的职工每天佩发口罩,为每一间办公室都配备了消毒酒精,为职工安全建立了第二道防护网。后勤部门对办公楼每天进行两次消杀,为了避免人员聚集,采取了分餐制度。取消了早餐,午餐由堂食改为装入餐盒,由各部门派1-2人领取,错时发放,为职工安全架起了第三道防护网。在疫情防控期间,办公会议方面,我们尽量避免举办大型会议,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视频会议、电话会议。对于需要召开现场会议的一是在开会前,至少保证开窗通风半个小时。对于会场桌椅摆放,我们尽可能加大参会人员之间的间距,一桌一人。二是对会议人数严加控制,检测体温,并佩戴一次性口罩。三是对会场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预防性消毒,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通过采取这些措施限度的把风险降到最低。

 

记者:请讲解一下我所水工环工作的情况,我们取得了哪些成绩,又有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单广杰:目前,科研所水工环地质工作已形成以供水水文地质勘查,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地热资源勘查与研究,地质遗迹调查与规划,地质公园申报、规划、能力建设,古生物化石调查与研究、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地下水资源论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多领域、多学科、多要素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在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古生物化石研究、地热勘查、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治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发展局面,成为科研所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工作中结合省委省政府、省自然资源厅、省地矿局工作部署开展相应工作,提前谋划、紧密跟进。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单位、地方各部门各领域需求进行相应对接,提供高标准技术服务,在省内水工环地质领域占有较重要的一席之地。相继完成了一些比较具有影响力的项目主要的有抚远三角洲水工环地质综合勘查;林口县莲花水库旅游名镇水工环地质综合勘查;黑龙江省地质遗迹调查与规划;黑龙江省地质遗迹调查及成果集成研究;黑龙江省“三区两线”矿山复绿行动实施方案;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预算定额标准;黑龙江省海林市、方正县、逊克县、孙吴县、哈尔滨市阿城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省内伊春小兴安岭、漠河国家公园、阿城横头山、通河铧子山、宾县长寿山、饶河喀尔喀石林、东宁洞庭峡谷、五常凤凰山等省级、国家地质公园申报、规划及能力建设等项目。特别是近三年来,在我省多地区完成了15个地热资源勘查类、水文地质勘查类、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古生物化石类的项目。而且很多项目不论在技术行业内还是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成绩是可圈可点的。例如为青冈县赢得了“中国猛犸象故乡”荣誉称号,成为我省地质遗迹调查工作的佼佼者;“哈尔滨佰强水上乐园有限公司地热资源勘查”项目在哈尔滨市主城区实现了找热突破;延寿县城镇供水源地勘查项目成功的为当地解决后备水源问题。通过这些项目,积累了工作经验,锻炼了人才队伍,提高了技术实力,增进了工作信心。当然了,虽然我们之前取得了成绩,但是真要在这个领域做出大文章,从我们自身来讲还存在很多制约发展的问题。比如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对“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理念悟得不深不实,与新时期发展理念频率不对应,这是制约因素。再如对水工环地质工作向民生、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地下空间等拓展的应对措施还不充分,缺少较有完备的技术储备,缺少集团作战能力。还有缺少高层次、技术人才,水工环工作与总体研究力量薄弱。这体现在我们在立项上缺少统筹和整体性、长远性的考虑。主要是因为单位技术人员对全省地质环境状况缺乏整体了解,与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联系不紧密,对政府工作决策信息缺少敏感性。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我所水工环工作壮大发展的制约因素。

 

记者:那您认为我们在水工环工作上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注重?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单广杰:水工环地质工作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连接得非常紧密,逐渐由公益型、商业型向综合服务社会型扩展,创新、多元是发展必由之路。省地质科研所水工环地质工作仍需技术、思想革新性的转变才会迎来发展,在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传统优势领域向国家公园方面升华,在古生物化石研究方面应注重向前第四纪研究领域拓展,注重加强基础地质研究成果数字化集成工作。巩固并强化地热、地下水资源勘查技术创新,增强对全省地质环境知识的掌握,深化对我省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现状的认知与领悟,注重多学科的学习,在未来资源环境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这些都是我们想要发展需要注重的方面。

那在努力方向来说,我们应树立“大地质、大资源、大服务”理念,突破固有模式,结合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关于振兴龙江经济的工作布局、省自然资源厅及省地矿局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地质技术优势,围绕国土开发、保护、永续利用、永保绿色的长期目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按照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地质信息的需求,着重解决项目从哪里来,成果提供给谁用的问题。针对省内自然资源管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研究明确水工环工作方向。要从加强自身建设,找准外部需求,提升科技软实力,拓展服务领域这四点入手发力。

从加强自身建设方面来讲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用现代科技推动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打造一支能征善战,适应政府、社会两个战场的中人才队伍二是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原则,在从严管理干部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干部关心关爱力度,建全完善正向奖励机制,初步建立形成激励-绩效-激励的良性循环,营造比学赶超、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职称待遇方面予以政策性倾斜,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从而做到体制顺,机制活、技术新,反映快,活力强,要以有“为”来争取有“位”,增强服务能力。

找准外部需求方面来讲一是主动适应需求,加强项目库建设。抓住龙江经济发展对水工环地质需求的核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民生问题,开展专题性战略研究,完善水工环地质调查部署,做好承担的公益性地质环境项目,注重成果为政府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性,时效性,针对性,为经济建设提供地质基础和科技支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二是积极配合省地矿局制定的龙江水工环地质七个品牌建设工作。在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规划、古生物化石研究,地热勘查,水文地质,农业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扩大成果资料优势,助力做强做大龙江地矿品牌,为我局我所水工环地质工作发展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和力量。一要紧紧围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一根本,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和主力军作用,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要以开展“城市群”多目标、多参数三维城市地质调查为契机,查明城市资源状况、地球化学特征、工程地质条件、城市规划建设地质适宜性等,综合评价城市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承载力,建立城市地质数据库,为城市群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地质科学依据加强城市地质调查与环境评价工作。三要开展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在勘查、设计与施工方面谋划新发展。四要围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宗旨,制定开发利用规划,搞好示范工程,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地下水勘查专项和地热资源勘探专项。五要重视和加强区域性研究,特别是城市地质、大流域的生态环境地质、资源型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保护和管理及地下水脆弱性调查评价,地热、矿泉水、地质遗迹等领域的研究。

提升科技软实力方面来讲一是加强项目的原始创新,加快成果转换;加强项目运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搞好前期论证和总体设计。二是强化技术的创新、引进和应用,建设并利用科技数字化平台做好信息建设工作。

拓展服务领域方面来讲一是广泛掌握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要求,了解国家有关环境、水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和规划,了解不同地区存在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对政府关注度高,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适时开展工作,以提高全所的社会影响力,提升生态龙江建设和民生工程的参与度,把尽快提升地质环境勘查软实力和硬实力作为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关键来抓。二是深化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密切保持与自然资源、水利、环保部门工作联系,借助联合服务机构不断向其他行业延伸拓展。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要想立足,除了自身要具备超强的生存能力外,还要协作共事,除与系统内部单位之间加强协作外,还要加强与大学、省外地勘单位的协作,要进一步加大与大企业、大集团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借助优势资源“搭船出海”,实现合作共赢。

未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相信,在局党委、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研所水工环地质工作会创造出与自身力量相匹配的价值 

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联系电话:0451-87715208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技术支持:翰诺科技网站定制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黑ICP备17005375号

黑公网安备 23011002000453号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